湖北民革 
首页 >> 思想建设>>对政府工作报告的“四点体会”
对政府工作报告的“四点体会”
发 布 者:民革黄石市委会     浏览次数:13205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03-17

刚刚过去的2021年,极不容易、极不平凡。用报告中的话说,“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”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报告也不讳谈问题,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、隐忧,并为做好全年工作谋划了思路,进行了部署,鼓舞士气、振奋人心。

这是一个提振信心的报告

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、越要真抓实干。

报告指出,当前,全球疫情仍在持续,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,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。

即便如此,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.5%左右。

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一经亮相,便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。如何看待今年的预期增速目标?

对这一目标的设定,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,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。“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,体现了主动作为”。

数字背后是对自身家底和腾挪空间的科学考量,也释放出强烈的发展信心和责任担当。

当然,光有信心显然不够。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绝不是轻轻松松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”。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个体、每一份努力、每一次创造,一起向未来。

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报告

“实事求是”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基础。

新阶段、新思考、新作为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,“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、全党的核心地位,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”。

这客观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,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、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。

在“两个确立”这样的历史方位下,报告明确,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.5%左右;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,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.5%以内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;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;进出口保稳提质,国际收支基本平衡;粮食产量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
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;能耗强度目标在“十四五”规划期内统筹考核,并留有适当弹性,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。

其中,“留有适当弹性”“保稳提质”“持续改善”等表述,既立足当下客观分析,也着眼长远具体分析,集中表述为“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。”

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告

政府工作报告为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有媒体梳理2018年至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,发现“发展”“建设”“政策”“经济”“企业”等一直是近五年来高频出现的词。

不过,跟往年相比,今年还涌现了一些新词与新提法,回应社会关切,如“三孩”“长租房”“两新一重”等涉及社会关切的话题。

有一些新提法值得关注。关于困难,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”,“稳出口难度增大”,“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”,“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”,“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,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”;关于防疫,“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,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”;

关于双碳,“能耗强度目标在”十四五“规划期内统筹考核,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”;关于城镇化,“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”;关于三孩政策,“将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”等。

新提法着眼于新变化,更着力于解决新问题,富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。

这是一个对话未来的报告

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既总结过去一年经验,也科学谋划新的一年。

但是今年更有深远的意义。今年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,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。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发展思路,在报告中也有草蛇灰线。

这也意味着,中共二十大中的一些管长远、利民生、稳大局、向未来的政策举措也将在此逐渐展开。如报告指出,“促进数字经济发展。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。”“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,完善收入分配制度,提升消费能力。”“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,做好用地、用能等要素保障,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。”

现在是过去的未来,未来是将至的现在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以报告为发展指南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必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
同时,只要全国上下毕力同心、攻坚克难,中国经济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任务,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行稳致远。(吕鉴蕾)

信息来源:民革黄石市委会